许多游客在来到哈尔滨后,常常第一时间感受到这座城市所独特的异域风情,尤其是浓厚的俄罗斯文化元素,令人印象深刻。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便是圣索菲亚教堂。这座教堂拥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七星配资 ,洋葱头形的尖顶非常突出,彰显了浓重的东正教特色,让人仿佛置身于遥远的俄罗斯。
然而,问题随之而来:为什么在中国的城市里,会有如此多的俄罗斯元素呢?这就要从甲午战争后沙俄对东北地区的渗透讲起。
1860年之前,由于康熙帝的封关政策,内地的百姓几乎没有人涉足过东北或外东北,导致这片地区长时间处于荒芜状态。然而,随着1860年沙俄通过《瑷珲条约》和《中俄北京条约》夺走外东北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清朝才意识到,只有通过大量人口的迁移才能守住这一大片边疆。从此,清廷对于“闯关东”的行为开始默许,甚至默认。于是,从1860年到1895年,越来越多的关内人,特别是山东人,纷纷来到东北开荒种地。因为这片土地原本无人拥有,谁先垦荒,谁就拥有这片土地,这对那些在关内没有土地的贫苦百姓无疑是个极大的吸引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1895年甲午战争后,沙俄与中国开始逐渐合作。沙俄借口修建中东铁路以便运输兵员,并要求使用东北的土地。这条铁路开工后,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工,于是又有一批来自关内的人涌入东北,帮助修建这条战略铁路。
到了1900年,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,外东北的一些区域,如海兰泡、江东六十四屯等地,聚集了十几万中国人。那么,为什么外东北有这么多中国人呢?这要归功于沙俄的移民政策。沙俄将外东北划为自己的殖民地,并大量将俄国人迁移到这里。每位俄国移民都会得到100俄亩的土地,还可享受20年的免税待遇。俄罗斯的罪犯也被允许到此地定居,享受免除惩罚的待遇。这样一来,俄国人顺利进入了这些土地,并成为了地主,依赖中国人来种地和从事其他劳务工作。
然而,沙俄的强占并非一帆风顺。1900年7月,庚子俄难爆发,17万沙俄军队攻占东北。在进攻过程中,俄军将外东北的无数中国人赶入黑龙江,甚至不放过老人和儿童。经过三个月的激烈战斗,俄军最终占领了整个东北。黑龙江将军寿山选择自尽,吉林将军长顺和盛京将军增祺相继投降。直到1905年,日俄战争后沙俄战败,才将这一地区的主权交还给了清朝。
在中东铁路的建设过程中,哈尔滨一直作为重要的枢纽。中东铁路分为主干线和南延线。主干线从俄国的赤塔出发七星配资 ,经过满洲里、齐齐哈尔、哈尔滨、绥芬河,最后抵达海参崴。南延线则从哈尔滨出发,经过长春、沈阳,最后到达旅大。可以看出,哈尔滨在整个铁路网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。这也正是沙俄特别注重发展这座城市的原因之一。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,由于俄国内部对这场侵略的争议不断,沙俄希望通过建设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来稳定军心,提升士兵们的士气。
自1896年起,沙俄就实施了一个名为“黄俄计划”的宏大计划,而中东铁路便是这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所谓“黄俄计划”,简而言之,就是沙俄希望将东北地区变成一个“黄俄罗斯”。沙俄的理论是,既然能将乌克兰变成“罗斯”,为何不能把长城以北的土地也变成“黄俄罗斯”呢?第一步就是修建中东铁路,第二步是在1897年夺取旅顺口作为海军港口,第三步才是全面入侵东北。
然而,沙俄在内部对此有不同意见。财政大臣维特认为吞并东北虽然必要,但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,而沙皇和主战派则认为,维特太过软弱,应该通过直接出兵来快速实现目标。无论如何,吞并东北是“黄俄计划”至关重要的一步。哈尔滨,作为东北的核心区域,因其作为中东铁路交汇处的地理优势,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劳工聚集地,也因此成为沙俄重点发展的城市。
尼古拉二世早已计划将哈尔滨打造成沙俄在远东的首都。因此,在建设这座城市时,他们借鉴了圣彼得堡的城市规划图,力求使哈尔滨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象征。
沙俄在1860年轻松夺取外东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,十分兴奋,认为这次没有任何军事冲突的扩张,堪称一大成功。这种迅速扩张的方式,在欧洲大国中实属罕见。毕竟,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几乎全是通过战争获得的,比如和瑞典、波兰、土耳其和伊朗的战争,才夺得了波罗的海、白俄罗斯、乌克兰、克里米亚等大片领土。因此,沙俄对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东北感到相当得意。
占领外东北后,沙俄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俄国人移民的政策。每个移民都可以获得100俄亩的土地,20年内免税。即使是犯有罪行的俄国人,也可以在此地定居,免于惩罚。然而,这些俄国移民很快就开始后悔了。东北的寒冷气候远不如他们在欧洲的家乡舒适,生活也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安逸。为了在中东铁路沿线安置大量的俄国移民,沙俄还特意在车站周围划出大片土地,以便建设俄国人的定居点。
到1900年,随着沙俄彻底占领东北,他们开始把这些土地用作屯兵之地。哈尔滨作为其中最大的铁路枢纽,自然成为了俄国人在这片土地上重点发展的城市。按照尼古拉二世的设想,吞并东北后,“黄俄计划”便能够顺利实现。
然而,正当这一计划推进时,1904年日本发起了日俄战争,这对沙俄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。日本不仅自己强大,而且在1902年与英国结成了同盟,还获得了美国的大量资助。最终,沙俄在1905年败给了日本,不得不放弃对东北的控制。“黄俄计划”因此遭遇重挫,但沙俄依然没有放弃。他们控制着中东铁路和东北的经济,尽管失去了领土,但依旧在经济和战略上对东北产生深远影响。
然而,到了1914年,沙俄忙于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,最终在1917年崩溃。继而苏俄和后来的苏联接管了沙俄的遗产。由于不敢返回祖国,大量沙俄贵族和余部选择在哈尔滨定居。这座城市气候温和、风景宜人,并且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氛围,成为了他们的“新家园”,也让他们暂时忘却了故乡的离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